趁著網路書展時的特價買了這本書,看到簡介中作者因此書而得到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時,便毫不猶豫給他敗了下去(一本才166呀~~~)。
起初看到書名時以為是類似像旅遊雜記的書,但看完前幾章才發現原來是作者自己本身的回憶錄。透過描述童年記憶時伊斯坦堡的點點滴滴,與許多位作家跟畫家筆下所譜出的伊斯坦堡,讓讀者能一觀鄂圖曼土耳其時伊斯坦堡的風情。
由於主要透過作者主觀的文字與許多有歷史的老照片來認識伊斯坦堡,總覺得這座城市就如同他所說的充滿了"呼愁",看著看著整個人也跟著"呼愁"了起來,搞的我這本書從過年看到上禮拜 (後面書債欠一堆呀!!~~我要訓練自己同時能看兩本書而不搞混內容),不過在書的後段談到作者的初戀那種酸酸甜甜的感情與只能選擇接受命運無奈的結局時,覺得是這本書最精采的地方。
在讀到一些需要花較大心力才能看懂的句子時,突然想到以前在逛灰鷹的blog在他的文章裡提到了一段話,何謂通俗小說與文學小說?其間並沒有明顯的分界,但他更推崇在追求藝術的高度時,能不忘記如何能說一個好故事的作家。哈~說到我的心坎裡了。
2007-03-27
伊斯坦堡:一座城市的記憶
訂閱:
文章 (Atom)